彭泽天气预报15天准确_彭泽天气

泥盆系地层(距今4.05~3.50亿年)沿长江南岸出露。境内仅有上统(五通群),为灰白、紫红色石英砂岩和石英砂砾岩。

第四系地层(距今200万年~现代)。主要分布在境内中部和北部沿长江一带为亚粘土及砂砾层。 境内地貌形态,深受地质构造、岩性、气候、江河溪流等内外营力作用的控制和影响,地势自南向北逐渐倾斜,南高,北低,主要由山区和平原岗地所组成。南部为一长形中低山区,中部是低山丘陵岗地,北部沿长江一带为冲积平原。

江岸及湖滨平原主要是冲淤积作用形成的小片平原,分布在长江岸边和湖泊周围,地势平坦,一般标高15~25米左右,由砂质粘土和砂砾石组成,是地表水系的汇集之地。 地处亚热带的过渡带,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光照较足,霜期较短,适宜于亚热带作物的正常生长。

季节季节转换、气候有变化,春、夏、秋冬四季分明。

春季(3~5月)前期低温阴雨,仍受北方较强冷空气影响,寒气较重。后春,夏季风力大增,与较强的北方冷空气交锋,造成连绵阴雨,有“春雨连绵”、“春无三日晴”之说,但气温逐渐升高。

夏季(6~8月) 初夏,风向处于过渡性季节,冷暖空气时相激荡,天气反复无常。这个时期为梅雨季节,汛期到来,暴雨集中,极易发生洪涝,若遇长江水位超高,容易造成外洪内涝,山洪暴发,江堤缺口,山体滑坡。1998年是彭泽有记录以来特多降水年份。长江水位达百年未遇的高位。每年进入盛夏,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控制,常刮偏南风,天气多晴,温度增高,日照强烈,时有伏旱出现。

秋季(9~11月) 处暑过后,夏季风减弱,气温仍高,俗称“秋老虎”,白天虽热,入夜转凉,秋意渐浓。九月中旬是夏季风向冬季风转换的过渡时期,北方冷空气南下入侵,使气温下降,往往会导致寒露风。后期,气候稳定度大,又容易形成云雨,气温适中,秋高气爽,出现“小阳春”天气,但为时不长,即转入冬季。

冬季(12~2月) 受北方冷空气影响,猛刮偏北大风,气温低,雨水少,湿度小。当冷空气南下时,常伴有8级左右偏北大风,雨雪冰冻,气温显著下降。有谣谚:“一九、二九,霜风刺手,三九、四九,冻死猪狗”,又说:“大寒小寒,滴水成团”。1月中旬至2月中旬,是本县全年最冷时节,大雪、冻雨多发生在这个时期。

日照日照时数的变化是夏长冬短,全年日照为1928.5小时,日照为46%。大于10C期间的日照为1513.4小时,占全年日照时的74%,二月份日照时数最少,为96.9小时,日照为36%,7~8两个月日照时数最多,分别为241.7小时和252.9小时,日照为61%和64%,平均每天有日照7.8小时。太阳辐射的年总量为112.54千卡/厘米,年生理辐射总量平均值为56.3千卡/厘米,对农作物生长有利。

降水水很广,有大气降水、河流、湖泊水库和地下水,但大气降水是最基本的水。降水量因地形地貌分布不均,境内11~2000年30年年平均降水量为1100~1500mm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