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始县天气预报查询一周15天_固始县天气

固始在今河南省的最东南部,全县在淮河以南,东境与安徽六安邻近,地理位置特殊。按照古代广义的“中原”概念,光州已不属于中原,但今天它是河南省所属的一个县,我们在讨论问题时不妨仍然把它看做中原的一部分。历史上,光州是中原人渡淮之后向东南前往庐州、安庆、徽州直至浙闽的必经之处,是历代中原民众南迁的集散地。对于南迁至闽台的中原姓氏后裔来说,固始不是这些姓氏最早的本根所在,但它却是在姓氏寻根过程中必然会探寻到的较近的根源。因此可以说,光州固始寻根是独具特色的。固始成为闽台一带许多姓氏近根集中的地区,与中国历史上中原民众三次大规模地向东南迁徙有直接的关系。第一次是西晋末年随着晋朝皇帝的南渡而出现的移民潮。《闽书》记云:“永嘉二年,中原板荡,衣冠始入闽者八族,所谓林、黄、陈、郑、詹、丘、何、胡是也。”《福建通志》、《福州通志》及福建的杜黄陈郑等大姓的家谱族谱中也有相关的记载。这八个姓氏的原始祖根皆在中原,但他们大规模南迁的始发地却未必都起于光州固始,只有福建客家人的林氏原曾“聚族于淮南道光州”。

中原大姓南迁并且起于固始的是以后的两次移民潮。第二次发生在唐朝初期。唐高宗总章二年(669年)陈政入闽平叛,其哥哥陈敏、陈敷率58姓军校增援,这些人都是固始人。到陈政之子陈元光任漳州刺史时,这58姓军校便在闽地落籍,建设与开发漳州,陈元光父子因此被誉为“开漳圣王”。于是固始陈氏和固始58姓便成为福建居民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三次大规模移民潮发生在唐朝末年至五代十国时期。十国之一的闽国的创建者王审知即是淮南道光州固始人。唐末大乱,农民起义军首领之一王绪率众攻占淮西光州,自领光州刺史,王审知及其兄王潮、弟王审圭阝参加了王绪的军队。不久王审知兄弟杀掉王绪,王潮代领光州刺史。王潮死后,王审知在唐末时被朝廷授为威武军节度使、福建观察使,于是率部入闽,割据一方,五代初后梁开平三年(909年)被朱温封为闽王,945年闽国被南唐灭掉。王审知及其子孙经营闽地数十年,原来入闽时所率本部军校多为光州人,后来都在闽地落籍。随王审知入闽的光州人,有不少是中原的大姓,如郑姓等。

从以上考察可知,唐初陈元光和五代王审知两次率众入闽,在福建入籍定居,繁衍生息,构成了后世福建民众的主体,究其根源,多来自固始。今天可以看到的福建一些大姓的族谱、家谱,如王、陈、刘、黄、郑、周、许、方、曾、吴、谢、尤、施、余、颜、吕等20余种谱牒资料中,都有其祖先由固始入闽的记载。而台湾的民众又大多数都是来自福建的,因此,台湾的姓氏自然也有相当大的比例来自光州。有人说,福建人来自光州的,占福建人口总数的70%左右,而台湾人来自福建的,占台湾人口总数的70%左右。由此推算,台湾人应有约半数来自光州。今见《台湾通志·氏族篇》中记载,大约有60个姓氏来自光州。这样的事实,说明光州对于闽台地区的姓氏寻根来说,确实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闽人称祖皆曰自光州来的分析唐代由光州固始到闽地的两次移民浪潮,增加了闽地的人口数量,改变了当地居民的民族结构和文化素养,移入的中原汉人成为当地居民的重要组成部分,促进了中原汉人与当地土著居民的融合。光州人陈元光、王审知及其子孙成为唐、五代时期闽越地区的统治者,随迁的中原汉人在当地也有较高的地位。于是宋代以后,不少福建人谈及自己的祖先时,都说是从?光州迁来。明清时期又有不少福建人迁至台湾。从而形成了闽、台人对光州的祖根认同,闽台一些宗庙祠堂里镌刻?宗由光州,将军及泽匾额。

据有关闽台?移民资料 中介绍,先祖来自光州的族谱有16部之多,分布于福建晋江、泉州、南安、安溪、永春、漳州、龙海、仙游、长乐、诏安等地。在台湾省有陈、黄、丘、宋、林等18部大姓族谱上都记载着其?先祖为光州人 。

淮西光州与中原汉人的南迁入闽

据1953年台湾户籍统计,当时户数在500户以上的100个大姓中,有63个姓氏的族谱上记载其先祖来自淮西?光州 。这63个姓氏的户数,占台湾总户数的80.9%,表明每5户台湾居民中有4户祖地在光州。

对于这种?闽人称祖皆曰自光州来的现象,南宋史学家郑樵以为,五代时王审知据有闽地,优待同乡,一些原本并非来自?光州的闽人冒充固始籍,是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我们认为,虽然不能排除有部分?冒籍现象,但是众多中原汉人从光州迁至福建,并在这里生息繁衍,则是基本的历史事实不容否认。当然,迁入闽地的中原汉人不可能全是固始籍人,也不可能全是光州籍人,但是应以?光州固始及其附近人居多。

总之,在中国古代,一方面有许多光州固始籍人氏南迁入闽,另一方面,淮南光州固始由于它的区位优势,由此成为中原人南迁的聚集地或中转站。中原汉人的南迁,大多由淮河支流汝颍河东南下进入淮河,或者从淮河上游沿河而下。这些非光州固始籍的中原汉人在固始集结、中转、出发。因为?光州是他们离开故土、走向异乡的最后一站,给他们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他们将这种记忆传给后世子孙,从而形成了闽人称祖皆曰自光州来这一现象。正如明代山西大批人民迁移到河南等地,他们虽然来自山西各地,但是都在洪洞县的一棵大槐树下集结出发。于是这些山西移民后裔都称自己祖先来自洪洞?大槐树,有民谣说:?要知祖先来何处,大槐树。 因此我们认为,?闽人称祖皆曰自淮西光州固始来既是历史事实的一种真实反映,也是一种文化现象。

名词光州固始县的邻县光州商城县的方言一样

俏吧------好、漂亮等赞美的意思

娘(liang)——母亲

老爹(die)——称小叔。

老娘(liang)——指小婶。

老干(gan)爷——指岳父。

老干(gan)娘——指岳母。

老憨子——小儿子。

汤罐子——指女儿。

日浓货——指不讲究卫生的人。

标枪溜溜棍——指说空话不办实事的人。

大锹把——借指“掌线的”农田犁耙手。

当家的、老头子、孩子爹、掌线的——妻子对丈夫的称呼

老妈子、屋里头——丈夫对妻子的称呼。“老妈子”称呼较广,老年妇女也自称;也指称别子。

尖爪——小气人,吝啬人。

末子子——最小的孩子。

牯子——公水牛。

黄尖——公黄牛。

沙子——母水牛。

黄市——母黄牛。

牙猪——阉过的公猪。

角猪——未阉过的公猪,也叫种猪。

豚猪——阉过的母猪。

老母猪——未阉过的母猪。

癞呆猴子(癞头包子、癞黑[hie]么)——癞蛤蟆。

猫猴子——吓唬小孩的习惯用语,不特指什么东西。

斗筐——盛一斗谷物的筐。

酒撬子——开酒瓶盖的工具。

刮刀——插秧用的似锄地勾头刀。

撑杆子——雨伞。

油果子——油条。

大蒸馍——馒头。

干饭——大米饭,与稀饭(米粥)对称。

舅子头——妻兄弟。

新郎倌——新郎

俺俩倌——我们二人。

连襟——指妻姐妹的丈夫。

背锅子——驼背人。

大da(三声)——称父亲

大da(四声)——称母亲

妈头子——指乳房

寒颤人——指人小气、吝啬。

寒蛋------小气

干巴子——瘦子。

鸡宿眼——近视眼,也指夜盲症。

锉把子——矮个子。

腮泡子(sai pao zi)——腮帮子

啥家伙——指什么东西,或用骂人,鄙视人;或用探问物件。

意思皮——指行动迟缓,反应慢的人。

老鸹——乌鸦。

麻咋子——喜鹊。

黄埠虫子——萤火虫。

鳖胡子——蝙蝠。

泥巴狗子——泥鳅。

狼把子——传说中能把小孩背走的怪兽,实际上不存在。

玉娄——玉米。

甜秫秫——甘蔗。

莴瓜(wo gua)——南瓜

窝心苔——莴苣。

车板菜——车前草。

转(zuan)头——宰杀后的猪牛羊舌头。

鼻子——鼻子、鼻涕。

格巴(gie ba)——锅巴

发翻子——指中暑。

靠椅——带靠的椅子。

手巾头子——手帕。

锁耙(pa)子——钥匙。

电把子——手电筒。

夜壶——尿壶。

茅茨——厕所

水坷塘——水坑

见天——每天

今个、明个、后个、大老后个——今天、明天、后天、大后天。

晚黑(wang hie)——晚上。

白果(gu)眼子天——多云天气,阴天。

打春——立春

夜黑里——夜里。

月姥姥——月亮。

里头、外头(方位词)——里头、外面。

撑杆子 ------- 雨伞

门隔(gie)拉 ------- 门后面

浪张------- 形容什么事都想参与的态度(有贬义)

考呆------- 捉弄人

噎熊------- 完蛋

熬(ao三声)了------- 嘴馋

迟劲------- 很用力

气死猫------- 一种竹子编成的装肉类的器皿,因为盖上盖子后猫吃不到里面的肉类而得名。

确(qio)——指人流气,或指巧合。

文/屿兜先生

? 毛不易在《消愁》中唱:“一杯敬故乡,一杯敬远方,守着我的善良,催着我成长”,或许对于我们大多数人来说,故乡就是那个难以企及的远方,在多年以后。思念,越远,越深;越久,越长。

? 晚上在超市买月饼,突然就想起了故乡的中秋,远山和田野,炊烟和稻香,不知现在故乡的月亮是否如往昔般圆亮。此刻我在新乡,而我的故乡,是在南方。一个名唤固始的小县城,远远地躺在信阳的东南角。

? 说起固始,或许大家会好奇它名称的由来。其实固始县境域古为先秦蓼国核心地区,蓼国故都在今固始城区东北蓼城岗,故固始有“蓼城”、“蓼都”之称,本县简称“蓼”。东汉建武二年,光武帝刘秀封李通为固始侯,固始侯封地核心区域即在今固始,“固始”之地名自此延用,已近两千年。两千年,朝代的更迭,历史的变迁,岁月的锤炼,也不曾褪去它的锋芒。

小城固始,人潮如织繁华异常。

固始是河南省九个苏区县之一,也是红四军、红二十五军和红二十八军的诞生地和发源地之一,现为河南省第一人口大县。、2014年的一次人口普查显示固始县总人口174万。固始县历来就是多民族居住地。早期有汉、回、蒙、满、土等民族。1987年,有18个少数民族,人口近2.4万人。2009年,县域内少数民族达到33个,人口近3万人,其中以回族人口居多,占少数民族人口的99%左右。这样一个各民族聚居的大家庭,文化自然也是历史悠久,色彩斑斓。

历史的车轮总是辗转向前的,不问前尘,也不会念及过往。所以在历史的辙印里,有时代泥泞的印记,也有岁月无声的叹息,当然更多的是对未来的满心渴望。它历史上有四次较大规模人口南迁,其后裔又逐渐播迁至闽、粤、台、港、澳、东南亚和欧美各地,固始又有“唐人故里,闽台祖地”和“中原第一侨乡”之称。每年承办由中国侨联主办的“固始根亲文化节”。固始自古文风昌盛,历史文化积淀深厚,为“河南省十大文化强县”之一。

? 书法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在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独放异彩。固始县作为“中国书法之乡”,为弘扬、发展书法这一国粹艺术做出了可贵的贡献。明清两代,固始先后有进士上百人,举人难以计数,他们的书法造诣当非同一般,清代“榜眼”、道光皇帝的老师祝庆藩,著名植物学家、清代河南省唯一的“状元”吴其濬,清代双科进士、《清史稿》地理志总纂秦树声等是他们中的杰出代表、书法大家。

固始的美,除了书香浓郁,还有西九华山的郁金香,漫山遍野开的人心花怒放。

? 小时候比较调皮,总是跟着小伙伴满山野地跑,那时候的田野,山冈,炊烟,夕阳,不经意间就装满了我的整个童年。那么美,又那么远。

? 在这个安静的小县城里,春天的时候随处可见绿油油的水稻,成片成片的和北方的麦田很像。当然,也有麦田,棉花,花生和玉米,稀稀疏疏地躺在那些寂静的山岗上。等到农忙时节田间多了来往的割稻机,顽皮的孩童待在田埂上,边捉着蚂蚱,边守着自家的稻包。亏得了固始不干不湿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哪怕是深秋,也可以去地里翻收自家的花生。这样不冷不热的天气,大抵就是农民们最为感激的事情吧。

? 我亲爱的故乡,它最为吸引人的地方,其实是它各色的美食。或许你也曾听过的吧,固始鹅块,良家港胡辣汤,信阳毛尖,以及各色的清真食品,数不胜数。

? 故乡的美,是那种不容亵渎的美,那种想起来除了怀念还会满心温柔的美。

我亲爱的,小城固始。愿你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