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央气象台宋英杰简历

2.杨丹天气预报主持人个人简历

3.中央台天气预报的主持人有哪些?

4.天气预报员是怎么工作的,他们是自己预测吗?我想问的是最早的天气预报工作员

中央电视台天气预报的工作人员_央视天气预报员名单

裴新华,这位出身于中医世家的天水美女,12年12月5号生于甘肃天水,在1994年从北京广播学院播音系毕业前,从没想到能在电视里和大家说天气,毕业后却一直在 CCTV-1 《天气预报》栏目里为全国观众播报着每天的阴晴冷暖 。2004年3月裴新华荣获“最具人气气象节目主持人” 称号单项奖,她发表获奖感言: “我想是我的真诚打动了大家,希望大家继续支持我。”

她说:“我喜欢和朋友聊天,喜欢器乐演奏、喜欢游泳。从很小的时候起,我就整天整天白日做梦,梦想长大以后从事这样那样的工作。我的梦五花八门, 但唯独没有梦到会在电视里和大家说天气。在那些嘻嘻哈哈,混混沌沌的日子里,我象忽视空气的存在一样忽视着天气,突然之间,因为这个工作,天气和我之间有了内在而亲密的链接。每当黎明醒来跑到窗口看看天,看看太阳,我会感到在内心深处还有一双眼睛从与众不同的角度,带着别样的感情观察着天气,和它亲热地打招呼。也因为这份工作,我被越来越多的人们认识,从街头陌生人恍然大悟地 " 噢 , 你就是 ......"。到收到很多观众善意友好的来信,我只是作了份内的工作,它却回报了我很多。”

她说:“这几年 ,<< 天气预报 >> 有了不小的发展,格式化的语言逐渐被人性化的讲解替代, 现代高科技手段的运用也越来越多 ,太阳会笑,云彩会摆动小手,我也在 " 风霜雨雪 , 阴晴冷暖 " 中和 << 天气预报 >> 一起成长,它是我的老朋友。都说电视是一个家庭中的客人,我希望 << 天气预报 >> 能成为每个家庭最受欢迎的客人,希望我能成为观众朋友生活中的贴心人,不管预报了阴天还是下雨,我的微笑都能使人们心中充满了暖意”。

裴新华身高168cm,体重50kg,最喜欢的水果是荔枝;最喜欢的花是牡丹。

2004年8月1日,TOM网站主持人林白对裴新华进行访谈时,裴新华畅谈了自己的工作、生活、婚姻、家庭和业余爱好等。她说:“我出生在天水,父母亲都是医生,我有一个哥哥,一个姐姐,哥哥是农业生物技术方面的研究员,姐姐是西北工业大学的教授。我在天水长到6岁后和家人一起搬到兰州。高中毕业后考到广播学院播音系,毕业后从事气象预报工作一直到现在。”

“我是90级北京广播学院播音系的学生,没毕业的时候就在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实习。后来中央气象台的领导去电视台时发现了我,我就到了这个岗位。”

“老实说以前我可能会有一些别的想法,但我越做越觉得这个节目是一个看似简单、实际上比较难做的节目,而且它很重要,我现在没有别的想法了。”

“我很留恋广播学院的生活,我们学校有一条大马路,马路两旁有很多白杨树,广院的学生都很活跃,那个时候觉得特别轻松、特别快乐——大学的时候我是学校队的成员,我们参加各种演出,那种经历特别美好……在学校的时候我自己还不是特别清楚我最适合哪一类节目,所以哪类节目都接触一下、尝试一下,在不断的变化当中逐渐了解自己。所以我在上大学的时候做过一个介绍书法的节目,还做过中央台经济部的经济信息联播和中央台文艺部的《旋转舞台》。”

“我现在结婚了,工作之外基本上就回归家庭了。没有结婚之前就泡泡吧、蹦蹦迪、逛逛街什么的,多数女孩子都这样吧。”

“我想起了我老公的一句话,他说北京这个地方遍地是黄金,只要你静下来心来做一件事情,就肯定能够做成。我觉得最关键的是不要有浮躁的心态,而且你可以向对方展示你的才能,证明给他看。成功都是一步一步积累起来的。”

“我的老公是通过介绍认识的……确切说是缘分,是天定的。我的爱人是理工大学的毕业生……。”

“一开始见面他不知道我是谁。认识后他看天气预报的次数多一些了,看过我的节目以后他还会给我一些建议,比如希望我轻松一些、时尚一些。”

“我觉得可能和我的家庭以及从小的熏陶有关系吧。我爷爷是老中医,除了不会弹琴,他的棋、书、画都很棒,记得小时候过年的时候爷爷都会出一些谜语、对联什么的给我们猜,所以受了不少影响。记得那是很小很小的时候,一天早上起来打开收音机听到一段古筝演奏,当时我觉得那个声音实在太美了,就是那种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感觉。工作以后我就想,我既然喜欢古筝,为什么自己不能学一下呢?就去买了一把古筝。拿到宿舍以后拨了一下,觉得声音真是,美得让人眼泪都要掉下来了……”

“我本来就是比较瘦的体型,在生孩子之前也才130斤。我在月子里一天喝6大碗汤,因为要母乳喂养嘛,当时真是为了孩子就‘豁出去’了,可也没胖起来。我婆婆带孩子很有经验,对我照顾得非常好。在孩子6个月的时候断奶了,我也上班了。上班本身就有利于减肥,毕竟精力要往工作上转移一部分。我不赞成节食,作主持人要有饱满的精神状态面对工作,饿着肚子是不行的。更何况主持人的外型赏心悦目是锦上添花的事情,看上去顺眼其实就可以了。”

“我在怀孕2个月的时候就休了,共休息了1年。有人问我离开镜头会不会担心观众忘了自己,我想,工作的时候我会全心投入,同样,既然打算做妈妈,我也会一心一意,从孕育的最初就给孩子营造最好的氛围。所以我尽量远离辐射,保持轻松的心情。而且,在休的时候我认真地在为将来当妈妈‘充电’,在怀孕前我都不知道还有那么多有关育儿的书刊和电视节目——对了,我还一直是《妈妈宝宝》的忠实读者呢。”

“因为我的工作是值班制,有轮休,所以有较多的时间跟孩子在一起。在这一点上我没有压力,这是我和孩子的。在儿子3岁前,我一定要尽量多地跟他相处,关注他。但这并不代表工作就成点缀了,对女人来讲,工作和做母亲是实现自身价值的两个同等重要的因素。有了孩子以后我觉得自己的心态反而更从容了,这对工作也是有帮助的。我不会作全职妈妈,如果和社会失去了联系,你的阅历不能丰富,知识得不到更新,拿什么去很好地影响孩子呢?”

  “我儿子铭铭非常调皮,是典型的男孩子性格,不喜欢芭比娃娃,喜欢汽车。他精力旺盛,非常倔强,想达到什么目的就大喊大叫,急得不得了,比如一看到我们上桌吃饭就着急啊,小手往这个碗里伸伸,往那个碗里抓抓……”说到孩子,裴新华的眼睛亮闪闪的,似乎想赶快把美好的一切与大家分享。受到她欢快语气的感染,我们都笑起来了,仿佛看到一个小男子汉在用自己特殊的方式表达对这个世界的好奇和热爱。

“你们放心吧,只要我在这里,铭铭就会很乖的,他非常‘黏’我。我看到书上说,孩子到4个月的时候对母亲产生明显的偏爱,可我看到铭铭在4个月的时候好像没有对我明显地偏爱啊,我心里酸酸的,就老跟我老公唠叨。等到他半岁以后就开始认我了,现在只要看到我就只要我抱,老公为这个取笑我很长时间……”

中央气象台宋英杰简历

因为杨丹是华风集团的签约主持人,属于中央气象局,与中央电视台没有一点关系,因为在中央电视台主持所以常常让人以为是中央电视台的员工。相信对主持感兴趣的朋友,对于中央电视台一定应该有一定的了解,中央电视台有一档播了非常多年的节目,那就是新闻联播,而在新闻联播之后的一档节目,就是天气预报,而主持天气预报的主持人就是杨丹,相信大家对杨丹应该不陌生,这么多年来的天气预报都是他主持的,而且杨丹一直都保持着当年的容貌,一点没变,但是杨丹至今还不是央视的正式员工,下面我们就来聊一聊杨丹,为什么不是央视的正式员工。

一、因为杨丹一开始就签约了华风集团,所以不算是央视的正式员工。

杨丹虽然一直在央视电视台主持天气预报,但是他之前已经先和华风集团签约了,即使他在中央电视台已经工作了24年,但是她与央视没有任何的关系,只能够说是在中央电视台工作而已。

二、因为杨丹在签约了华风之后就来到央视主持,所以常常让人误以为是央视的员工。

因为当时杨丹签约了华丰之后,就来到了中央电视台主持天气预报,所以常常让人误以为是中央电视台的主持人,但其实他并不算是中央电视台的正式员工,但是他的主持能力确实是非常的棒。

三、杨丹的主持能力非常突出,而且业务水平也非常高。

杨丹的组织能力非常突出,而且业务水平非常的高,我们在电视上看天气预报的时候,主持人的背后有一张地图,但实际上他们在主持的时候,后面只有一张绿布,杨丹每次都能准确的指到相应的位置,这是非常厉害的。

你对于杨丹还有哪些了解,欢迎来评论区与我交流。

杨丹天气预报主持人个人简历

宋英杰,男,1965年生,中央电视台天气预报节目主持人。

宋英杰,1965年1月15日出生于辽宁省沈阳市铁西区,祖籍河南省南阳市邓州市,中央电视台天气预报节目主持人,中国气象局首席气象服务专家。年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北京气象学院天气动力专业,毕业后被分配到中央气象台从事预报工作。

宋英杰以其专业的背景、知性的形象和自然诙谐的语言风格赢得了观众的喜爱。2004年在“我最喜爱的气象主持人”全国性评选中,获得最佳主持人“气象先生”称号。北京2022年冬奥会开幕式,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二十四节气首次变身为倒计时器,宋英杰以专家身份参与了北京冬奥会开幕式相关策划会。

宋英杰的工作态度

宋英杰说:“我时刻感恩。感恩于当初领导对自己润物无声的提携,感恩于观众对自己的喜爱与包容。”正是这种感恩之心,使得他不敢有丝毫的懈怠。

“录完节目,我喜欢重新审视,不满意时甚至会辱骂自己”,宋英杰说:“我习惯以一种挑剔刁钻的眼光去看待自己的节目。因此,我常常有一种起步感,总是走在路上,不断追求提升的空间。”他说,十几年来,唯一可以告慰这个职业的便是自己从未懈怠过。

“《天气预报》节目培养出一个气象专业出身的主持人很不容易。我必须做好这件事情,对得起自己初始的选择和这项事业曾带给我的荣誉”,他诚恳地说:“我已经把生命历程中最有光彩、最有智慧的时光都献给了这个节目,我希望它能在我的手中变得越来越好,这也是我的使命。”

中央台天气预报的主持人有哪些?

杨丹是中央电视台天气预报主持人。

1988年,在邵阳市一中就读于高128班。1991年,考入北京广播学院播音系。1995年,进入中国气象局担任天气预报节目主持人。2002年10月26日,做客搜狐《名人有约》,并与网友一起交流播报天气预报工作心得,回答网友的提问。2003年2月13日,再次做客搜狐《名人有约》,与名人有约主持交谈工作趣事,如果天气预报播报不准的话,会很内疚。

3月23日,为了让观众目睹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在“世界气象日”当天国家气象局对公众对外开放,杨丹在国家气象中心大楼前摆设签名处。2004年3月23日,在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早间《第一印象》担任节目主持人。

对杨丹的评价:

杨丹是个非常认真的人,对工作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作为一名天气预报主持人,杨丹的任务并不轻松。杨丹需要背下各种风力级别、经纬度等信息,同时还要研究如何以简单易懂的方式向观众传递信息。在主持《天气预报》的时候,杨丹不能坐下,必须站着说话。为了站得好看,杨丹经常练习站姿,保持挺直的腰背。

杨丹的坚持和努力换来了不断的成长和进步,甚至登上了春晚的舞台,成为“气象**”。虽然杨丹的事业如日中天,但杨丹并没有因此放松对自己的要求。杨丹一直以来都保持着对工作的严谨态度,每次都早早背下资料,将难懂的内容转化为简单易懂的语言。工作压力让杨丹经常忘记吃饭。

天气预报员是怎么工作的,他们是自己预测吗?我想问的是最早的天气预报工作员

杨丹:中国气象**杨丹,小时候梦想成为歌唱家的湖南妹子,播音本科毕业后开始主持 CCTV-1 《天气预报》,现在还是 CCTV-2 早间《第一印象》的主持人——凭著会“说天气”的好嗓子,同样走进了千家万户。  身高:163cm  体重:49kg  生日: 13年11月1日  血型:O型  毕业院校/专业:北京广播学院/播音  主要荣誉  2004年03月23日上午,“我和天气有个约会——2004全球及我国主要天气气候发布暨‘我最喜爱的气象节目主持人’评选揭晓仪式”在国家气象中心隆重举行,宋英杰和杨丹分别被选为年度气象先生和年度气象**。  2004年,与宋英杰合著《天气真好——天气预报主持人宋英杰、杨丹的气象情结》一书,由群言出版社隆重推出。秦方

性别:女

民族:汉

身高:173cm

血型:O型

出生地:重庆

特长:长笛 话剧表演

毕业院校:北京广播学院

学位:文学学士(现研究生在读)

最爱的人:外婆

最喜欢的书:《荆棘鸟》

最喜欢的地方:山水一色的地方

最想做的事:细雨中散步

最喜欢的食物:烤红薯

关于人生:顺其自然,随遇而安,荣辱不惊.

经历:高考文化综合成绩第一名考入北京广播学院播音系

2003年进入中央电视台新闻中心.

王蓝一 出生日:18年2月9日

籍贯:辽宁

星座:水瓶座

身高:164cm

体重:46kg

血型:O型

兴趣爱好;考古

特长:声乐、舞蹈、画画

理想:舞蹈家、电视人

喜欢做的事儿:听音乐、下棋、野游

喜欢的颜色:淡紫色

喜欢的作家:王小波

喜欢的**:《布拉格之恋》

喜欢的电视节目:《动物世界》

主要经历

从小外向活泼的蓝一兴趣广泛,喜欢跳舞、画画、表演;受父亲的影响热爱自然,从小喜欢养鱼、养花和小动物。16岁,她第一次离开家考入沈阳师范学院艺术分院,结束强化、枯燥的学习,来到这里她如鱼得水,很快成为学校的文艺骨干。也许是受姐姐的影响(大她七岁的姐姐大学毕业后一直从事电视新闻工作),94年一次偶然的机会她来到辽宁电视台青少部应聘主持人,从此便开始了她与电视的不解之缘;96年,因为学业她停止了兼职主持,潜心学习声乐;99年1月毕业前夕,辽宁卫视招聘天气预报主持,她的天生丽质和聪慧又让她轻松地成为天气预报主持人;2000年9月,因为心中的电视情结,她只身来到向往已久的北京广播学院进修播音;一年后的夏天,中央电视台10频道开播,由中央气象台制作的《今日气象》节目招聘,性格外向大胆的蓝一不羁当时报纸上的招聘条件(北京市户口),便“闯”进了国家气象中心的大门,开始了她崭新的电视经历——《今日气象》的出镜主持、记者、编导;2002年1月底旅游卫视开播,因为有了主持、电视编辑的积淀,蓝一担起了节目的撰稿和主持——《旅游气象站》又给了她展示其青春形象和活跃思维的舞台。

天气预报员是百姓最熟悉的人之一,他们每天出现在电视新闻之后,播报第二天的天气情况,提醒人们出行、疾病预防、运动甚至晾晒衣服需要注意的事项。我国天气预报类节目的收视人次已经由1986年的每天4亿人次,增加到现在的每天8亿人次,有三分之二的人每天可以记住他们的脸。他们到底是电视台主持人,还是气象局工作人员?他们除了播报天气还干什么?

天气预报员到底是谁

1981年,中央电视台出现了我国第一档电视天气预报节目,并参照西方国家用气象人员播讲的形式,由中央气象台选定了两位具有一定文艺天赋和播音水平的人员——韩建钢和李援成为了我国电视荧屏上最早的“气象先生”和“气象**”。1993年的3月1日,中央气象台“天气预报”栏目正式设立主持人,宋英杰“首发亮相”。天气预报员的真正“东家”并不是央视,而是中国气象局。气象局把节目录好后,送到央视播出。最初的天气预报节目,由气象局下属的中央气象台仅有六七人的科制作完成。随着媒体对气象节目的需求越来越多,2002年8月,华风气象信息集团成立,员工发展到数百人。

天气预报员怎么做

如今很多电视台的天气预报都只有数字显示,不再出现天气预报员的身影,这个职业正在受到模式的挑战,到底是要像老牌的天气预报员们一样规规矩矩播报,还是弄个年轻漂亮的**吸引眼球?在前一阵南方罕见的冰冻天气过后,中国气象局预测减灾司司长矫梅燕说:“预报员只能根据大气中低层的温度,利用经验加以判断。面对这种很少发生的小概率,预报员缺乏经验。”英国广播公司(BBC)的前任天气预报员比尔·基尔斯爵士认为,没有统一的标准,只要能够做到具有亲和力,临危不乱,准确分析从气象局拿到的数据,都可以胜任。

所有来到华风气象信息集团应聘天气预报员的人,不必懂气象,但必须普通话一级甲等。王蓝是这个公司的职员,也是中央电视台的天气预报员。“新闻联播”之后的天气预报,风格肯定必须是最“正”的,她必须身着套装;央视二套“第一时间”里播出的天气节目,她就可以穿得活泼、淑女一些,小衬衫、小西裤、戴个耳环都可以,甚至还能穿T恤。

除了央视,中央气象局还和风凰卫视合作了“凤凰气象站”。这档节目很,对主持人的要求也宽松很多——可以表现得很活泼;不要求普通话一级甲等,讲话可以拖长音;着装好看就行;在内容上,生活小常识、小民俗、传说、典故都可以往里面放。

两分钟“天气预报”背后

气象主持人的称呼还有很多:气象播报员、气象先生或气象**。很多人还把气象播报员和天气预报员画上等号。事实上,前者是气象局的“门脸儿”,后者被气象局称为冲锋的“一线”。

在中央气象台的会商室右边,一位预报员同时面对八台电脑工作,他叫乔林,是中央气象台的四位首席预报员之一。他的工作时间通常是早晨七点到下午六点,在南方雪灾期间,凌晨四点三十分就得到岗。所有重大的气象信息,如天气警报,都要由首席预报员来签发。首席预报员之下,还有灾害预报领班、主班预报员,等等。在会商室里,每一位预报员要面对三台以上的电脑,不断地搜集、观测和分析气象信息和数据。

在中国气象局,播报员和预报员泾渭分明,各司其职。预报员预测好天气情况后,把充斥着专业数据和符号的信息发布给气象编导,由他们把枯燥乏味的数字化信息转化成通俗易懂的电视语言后,再由电视编导加以补充润色,最后到达播报员手中。编导看到的是科研数据和图纸,但观众需要知道的是温度下降了会不会影响菜价。两分钟的“天气预报”背后,从预测中心拿到数据,编成通稿,到后期的图像制作,每一个环节都要做到贴近生活,编导的工作贯穿始终。

专业理解能力固然重要,但如何把人文关怀融入天气预报里,才是衡量一个天气预报节目编导水平的真正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