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真天气_气象站监测设备多少钱
1.贵州热不热,气候怎么样?
2.贵州遵义多乡镇被淹,还有哪些地方是重灾区?
3.请用2-3个字证明你来过贵州?
贵州遵义多个乡镇被淹是因为强降雨。
6月22日,强降雨造成贵州省遵义市桐梓县木瓜镇、芭蕉镇部分山体滑坡、桥梁受损,水电和道路中断,多个乡镇大量人员被困,桐梓县消防救援大队立即赶赴现场救援。
记者22日午间从贵州省消防救援总队获悉,遵义消防救援支队接报后,立即启动抗洪抢险应急预案,支队全勤指挥部赶赴现场,并调派道真、务川等地的七支抗洪抢险突击队赶往现场增援。目前现场降雨还在持续,救援有序推进中,具体被困人数和被救人数正在统计中。
扩展资料
强降雨天气的应急要点:
1、预防居民住房发生小内涝,可因地制宜,在家门口放置挡水板、堆置沙袋或堆砌土坎,危旧房屋或在地洼地势住宅的人员及时转移到安全地方。
2、关闭煤气阀和电源总开关。
3、室外积水漫入室内时,应立即切断电源,防止积水带电伤人。
4、立即停止田间农事活动和户外活动。
5、在户外积水中行走时,要注意观察,贴近建筑物行走,防止跌入窨井、地坑等。
6、注意夜间的暴雨提防旧房屋倒塌伤人。
7、不要在下大雨时骑自行车。在积水中行走要注意观察,防止跌入窨井或坑、洞中。
中华网-贵州遵义多个乡镇被淹 大量人员被困
贵州热不热,气候怎么样?
(1)贵州省大部分地区气候温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分明。
高原气候或温热气候只限于海拔较高或低洼河谷的少数地区。境内包括省之中部、北部和西南部在内的占全省大部分地区,年平均气温在14~16℃之间,而其余少数地区计有省之南部边缘的河谷低洼地带和省之北部赤水河谷地带,为18~19℃,省之东部河谷低洼地带为16~18℃,海拔较高的省之西北部为10~14℃。各地月平均气温的最高值出现在7月份,最低值出现在1月份。就全省大部分地区而言,7月平均气温为22~25℃,1月平均气温为4~6℃,全年极端最高气温在34.0~36.0℃之间,极端最低气温在-6.0~-9.0℃之间,但其出现天数均很少,或仅在多年之中偶尔出现。全省大部分地区的气候四季分明,中心部位的贵阳市在四季划分上具有代表性,四季以冬季最长,约105天,春季次之,约102天,夏季较短,约82天,秋季最短,约76天。
(2)常年雨量充沛,时空分布不均。全省各地多年平均年降水量大部分地区在1100~1300mm之间,最多值接近1600mm,最少值约为850mm。年降水量的地区分布趋势是南部多于北部,东部多于西部。全省有三个多雨区和三个少雨区。三个多雨区分别位于省之西南部、东南部和东北部,其中西南部多雨区的范围最大。该区的晴隆县,年降水量达1588mm,是全省最多雨量中心。三个少雨区分别在威宁、赫章和毕节一带,大娄山西北部的道真、正安和桐梓一带,舞阳河流域的施秉、镇远一带。各少雨区的年降水量在850~1100mm之间。因此,对全省绝大部分地区而言,多数年份的雨量是充沛的。从降水的季节分布看,一年中的大多数雨量集中在夏季,但夏半年降水量的年际变率大,常有干旱发生。
(3)光照条件较差,降雨日数较多,相对湿度较大。全省大部分地区年日照时数在1200~1600小时之间,地区分布特点是西多东少,即省之西部约1600小时、中部和东部为1200小时,年日照时数比同纬度的我国东部地区少三分之一以上,是全国日照最少的地区之一。各地年雨日一般在160~220天之间,比同纬度的我国东部地区多40天以上。全省大部分地区的年相对湿度高达82%,而且不同季节之间的变幅较小,各地湿度值之大以及年内变幅之平稳,是同纬度的我国东部平原地区所少见。
(4)本省地处低纬山区,地势高差悬殊,天气气候特点在垂直方向差异较大,立体气候明显。由于东、西部之间的海拔高差在2500m以上,故随着从东到西的地势不断增高,各种气象要素有明显不同。如西部的威宁较中部的贵阳海拔增高1163m,年太阳辐射较贵阳多96MJ·m-2,年平均气温低4.8℃,年平均绝对湿度小4.0hPa,故威宁气候高寒,贵阳则气候温和。再将东部的铜仁与中部的贵阳作一比较,前者比后者海拔降低787m,年太阳辐射比贵阳少户234MJ·m-2,年平均气温升高1.6℃,7月平均气温升高3.7℃,1月平均气温升高0.3C,故铜仁的气候特点是冬暖夏热,贵阳则是冬暖夏凉。在水平距离不大但坡度较陡的地区,立体气候特征更明显,群众中广为流传的“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说法,充分说明了贵州山区垂直气候的差异性。
贵州遵义多乡镇被淹,还有哪些地方是重灾区?
贵州气候
(贵州气候概况)贵州位于我国亚热带西部,云贵高原斜坡上。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东半部在全年湿润的东南季风区内。西半部处于无明显的干湿季之分的东南季风向干湿明显的西南季风区的过渡地带。由于地处低纬度,高海拔,离海洋较近。境内中部隆起,向东、南、北三个方向逐渐降低,横恒于四川盆地和广西丘陵之间,加以山脉纵横,河流交错蜿蜒,致使地形地势甚为复杂,从而形成了气候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虽然大部分地区气候温和湿润,但在山地、河谷的气候垂直变化却特别明显。冬半年由于北有秦巴山阻挡,南下冷空气多半绕道两湖盆地由偏北方向入侵,常在中部和西部形成静止锋,西部威宁、盘县一带经常处于锋前位置,故冬季多晴朗天气,省之中部、东部正好处于锋后,故冬季多连阴雨天气。夏半年由于副热带高压控制,往往在东部连晴干旱,而西部却暴雨频繁,在副热带高压北跳的同时,雨带也随之北移,此时省内旱涝交替发生。
贵州的气候丰富,总的气候特点是:四季分明、春暖风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量充沛、雨热同季、多云寡照、湿度较大、降雨日数多、季风气候明显、无霜期长、垂直差异较大,立体气候明显。从光能来看,省内大部分地区的云量均在8成左右,日照百分率在百分之25到35之间,日照时数1200~1600小时,使年太阳总辐射只有3349~3767焦耳/平方米,在全国属光能低值区。但在4~9月集中了全年百分之七十以上的日照和太阳辐射。所以基本上能满足作物对光能的需求。从热量来看,除西北高寒地区较差外,其余大部分地区年平均气味在14.0~18.0摄氏度,最冷的1月平均气温在4.0~10.0摄氏度,最热的7月平均气温在22摄氏度以上,大于等于10摄氏度,积温4000~6000摄氏度,持续日数长达220~300天。从水分来看,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在1100~1300毫米之间,4~9月集中了全年降水量的百分之七十五以上,基本能满足作物生长的需要。
由于季风的不稳定(进退的迟早,强弱),使贵州的气候复杂,天气多变,以至两旱(春旱、夏旱)、两寒(倒春寒、秋风)、冰雹等气象灾害频繁,对省的农业生产危害很大。
[贵州气候的分布]1、光能太阳总辐射 全省绝大部分地区年总辐射在3349~3767兆焦耳/平方米,东北部的道真、务川及贵定、锦屏等地不足3349兆焦耳/平方米,与四川盆地同为我国太阳总辐射最少的地区,只及全国年太阳总辐射最丰富的西藏、柴达木盆地的百分之三十到五十。省内只是在西部和西南部边缘地区的少数县份可达4186~4605兆焦耳/平方米,这仅仅与长江中下游和两广地区大致相等,与同纬度的邻近地区相比,主要少在冬半年。
年日照时数:省内年日照时数为1100~1400小时。西部最多,达到1800小时,东北部最少,只有1050小时,有西南向东北减少。贵州是全国日照最少的地区之一,还不到青藏高原和柴达木盆地的一半,也比同纬度的省份少百分之三十到四十。年日照百分率,全省大部分地区在百分之二十五到三十五,西部,西南部可达到百分之三十五到四十,其中威宁最高为百分之四十一,大娄山以北只有百分之二十四。
日照的年变化 冬季除威宁、盘县高达318.3~434.9小时外,中部、南部及东南部只有150~300小时,在北部的遵义、正安、道真一带日照特少,仅100~110小时,这一代日照百分率只有百分之十到百分之十一。春季的日照西部多,东部少。西部威宁503.2小时,至中部减少至300小时,到东部不足250小时。相应的日照百分率也由西部的百分之五十想东部减少至百分之二十五以下。夏季全省日照数为450~550小时,地区差异不大,绝大部分地区的日照百分率都在百分之四十到百分之四十五。秋季日照时数基本上呈纬向分布,南多北少,由350小时减少到250小时,日照百分率也相应由百分之三十减少到百分之二十以下。
2.热量
贵州年平均气温受海拔、地形影响甚于离海远近和地理纬度的影响。随着海拔自西向东、北、南三个方向降低而升高,全省为12到18摄氏度,纬向分布不甚明显,大部分地区在
14到16摄氏度之间,有两个高温区,年平均气温均在18摄氏度以上,一个在北部赤水河下游,另一个在南部红水河、漳江及都柳江下游。其中南部温度最高,罗甸达19.6摄氏度,居全省之冠。西北部的威宁、大方、水城一带因地势较高,年平均气温不足12摄氏度,以威宁的10.4摄氏度最低。由于受地形地貌的影响,贵州的热量受海拔高度的影响影响很大,温度垂直变化明显,在一个地区、县、乡温度的差异很大,“立体气候”明显。这对发展多种经营和特色经济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3.水份
年降水量的地区分布 贵州的多年平均降水量达1100~1300毫米,不仅是国内降水量比较丰富的地区,而且也是年变率较小,变化稳定的地区。
贵州的年降水量分布,总的来说是南多北少,山脉的迎风面多,背风面少。在省的中部苗岭东西两端的迎风坡,是两个多雨区。西区包括黔西南州大部、六盘水市东部、安顺地区西部、年降水量达1300~1500毫米,中心在晴隆,多达1538.3毫米,为全省之冠。东区范围稍小,包括黔南州东部、黔东南州西部,年降水量达1250~1350毫米,中心在丹寨,雨量达1451.9毫米。此外在武陵山东南迎风坡的铜仁、江口、松桃是次多雨区,年降水量只有850~1050毫米。大娄山北坡的道真、正安及乌蒙山西坡赫章、威宁等地是省内的少雨区,年降水量只有850~1050毫米,其中以赫章的854.2毫米,居全省最少,各地年降水量中夜雨占百分之五十以上,安顺、六枝一带高达百分之七十。
三、气候带划分
贵州气候带的划分可分为南亚热带、中亚热带、北亚热带和暖温热带四个类型。南亚热带主要分布在贵州南部的罗甸、望谟及北部的赤水等低热河谷。大于等于10摄氏度积温大于6000摄氏度,最冷月平均气温大于10摄氏度,年极端最低气温大于零下五摄氏度。中亚热带主要分布于大于等于10摄氏度积温3500-4500摄氏度:最冷月平均气温2-4摄氏度:年极端最低气温零下二十到零下十摄氏度,暖温带主要分布在西部的高海拔地区及梵净山、雷公山等山区。于是等于10摄氏度积温小于3500摄氏度:最冷月平均气温小雨2摄氏度:年极端最低气温小于零下20摄氏度。
满意请纳
请用2-3个字证明你来过贵州?
由于暴雨,遵义, 贵州的许多城镇和村庄被洪水淹没,在贵州省桐梓县, 遵义市的木瓜镇和芭蕉镇,暴雨导致一些山体滑坡和桥梁受损。水、电和道路被中断,几个城镇的许多人被困。桐梓县消防救援队立即赶到现场营救他们。
记者中午从贵州省消防救援队获悉,遵义消防救援支队接到报告后,立即启动抗洪抢险应急预案,专职指挥部赶赴现场,并从道真、务川派出7名抗洪抢险突击队员赶赴现场增援。目前,大雨仍在现场,救援工作正在有序进行。被困和获救的人数正在统计中。从贵州省消防救援总队获悉,遵义消防救援支队接报后,立即启动抗洪抢险应急预案,支队全勤指挥部赶赴现场,并调派道真、务川等地的七支抗洪抢险突击队赶往现场增援。
据桐梓县人民防汛抗旱指挥部发布消息,截至6月22日8时55分,桐梓县3乡镇(街道)出现大暴雨,分别是木瓜镇160.2mm、羊磴镇121.1mm、坡渡镇115.7mm,预计未来降水持续,木瓜河流发生超过20年一遇标准以上洪水。目前现场降雨还在持续,救援有序推进中,具体被困人数和被救人数正在统计中。
暴雨天气的紧急情况:为防止居民住宅发生小范围内涝,可因地制宜,在房屋门口设置水障、堆沙袋或堆土埂,及时将危房或地下房屋人员转移到安全地点。关闭气阀和主电源开关。当室外的水溢出进入房间时,应立即切断电源,以防止水被充电而伤害到人。立即停止农场活动和户外活动。在室外积水中行走时,注意观察,靠近建筑物行走,防止掉入人孔和坑中。注意晚上的暴雨,当心老房子倒塌。下大雨时不要骑自行车。在积水中行走时要注意观察,防止掉入人孔、坑或洞内。
什么是喀斯特?喀斯特是贵州。广西等省份的一种特殊的地形地貌,它的形成主要是石灰岩,喀斯特形态有很多,比如峰丛景观、峰林、溶洞等等,这些自然现象,非常的具有地域性。"中国南方喀斯特"面积占整个中国喀斯特面积的55%,是我国2006年申报世界自然遗产的唯一项目。
山地公园省,多彩贵州风。贵州是一个山地大省,有丰富的 旅游 。2005年,贵州荔波被评为世界自然遗产地,贵州 旅游 品牌一下子,达到了巅峰。
黄果树; 织金洞; 梵净山;大七孔;小七孔……
贵州,一个非常美丽的城市。我喜欢贵州的山山水水,两次到贵州游玩。我穿过了据说世界上唯一一个游人可以钻进去的瀑布,黄果树大瀑布,乘坐了当时号称最长的扶梯。(这个不算亮点,被导游忽悠了)。织金洞的美,让我呼吸紧张得喘不过气来。我看过很多石灰岩溶洞,就贵阳,也进去了不止一个。织金洞,确实有个性。
我行走在小七孔的瀑布群,惊艳那一种原始的野性之美。鸳鸯湖碧绿的水,像极了翡翠,比翡翠温柔。我看到大七孔自然天成的“凯旋门”时,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简直找不出一个更准确的词儿来形容它。少数民族朋友不懂汉语,只能做最简单的交流。现在估计他们的汉语一定很流利了。与时俱进,对 旅游 业尤为重要。
当我脑海里冒出“黔驴技穷”和“夜郎自大”等成语时,暗暗嘲笑自己的“鼠目寸光”。今天的贵州,早不是古代的“不与秦塞通人烟”的时候了。一座座大桥,一个个隧道,将这个八山一水一分田的闭塞之处,与外面的世界紧紧联系到一起。我们能够随便到贵州游玩,得益于祖国的巨展和交通的日新月异。
我还去了 历史 上的“鬼方”,如今的都匀。都匀几座漂亮的桥,大大改观了我对于“鬼方”的神秘甚至几分恐惧的感觉。那条古老的石板路,据说始于明朝,不知是真是。油光水亮的石板上,承载了多少 历史 风云的变幻?
贵州省市 旅游 大省,用2—3各字来形容,有点苛刻。为了证明来过贵州,用2个字形容就是“山多”。如果用3个字形容就是“山真多”!
贵州位于我国的大西南,处于云贵高原的东部边缘,全省几乎全部是山,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其山之多可见一斑。根据资料,贵州的山地和丘陵面积占了全省92.5%。
贵州的简称是“黔”,所以,就想起了初中课本上曾经学过的课文《黔之驴》:“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至山下......”。
这篇文章其实也形象地说明了贵州的山多。因为山多,所以路不好,只能“船载以入”,驴作为庞然大物,想进入贵州,竟然没有驴可以行走的路,只能用船运进去。说明贵州除了山,就只有水了。其次,“至则无可用,放至山下”。又说明贵州能存放驴的地方只有两处:山上和山下。山上不适合,只有放到山下了。
贵州山多,自然又山多的好处,有山就有水,山水是 旅游 业最基本的要素。有山有水的地方必然有美丽的风景,所以,贵州也是一个举世闻名的山地 旅游 大省和山地 旅游 目的地。失也在山,得也在山。
贵州的知名 旅游 景区不胜枚举,其中5A级景区有黄果树瀑布景区,百里杜鹃景区,荔波漳江景区,龙宫景区,梵净山景区,青岩古镇等。
除了5A级景区,贵州还有二百八十多个A级景区,以及众多的宗教古迹、红色 旅游 景区等,少数民族民俗村等。
少数民族风情游有著名的西江千户苗寨,红色 旅游 经典目的地遵义会议会址,四渡赤水的经典战役发生地,茶马古道、茅台镇品尝国酒等等,任意一个都是响当当的 旅游 品牌。
谢谢。
这是作于1934~19335年作的《十六字令》三首。
1934年12月份占领贵州黎平,不久占领遵义,召开了著名的"遵义会议",眼中的重重高山犹如翻江倒海的巨浪。
三首词一个整体,一气呵成!对于贵卅极其典型的地形印象深刻,认为山是革命力量象征。
虽然河谷地带较热,然而贵州中西部地区很凉爽,使酷暑中的游客来此后如释重负,贵州多溶洞,当你面对洞口时,一股凉气扑面而来,真想在洞口的自然凉爽中沉沉入睡。而贵州的织金县有"溶岩博物馆"之称。
出贵阳火车站,地势略倾斜,不远处即有一座普通的桥一一贵阳桥,但在以前我的心目中,却是我寻求灵魂片刻安宁的圣桥,那就是曾经显赫的"朝阳桥"牌香烟,无论是无休止的夜班和无休止的会议,它都陪伴我渡过那不堪回首的往事,朝阳桥一一您好!
贵州月亮山茫茫丛林中,有五个寨子,那里还保留着战国时期遗留下来的原始古朴的生活习惯和文化,在这里生活的芭莎人以民风剽悍出名,他们种植水稻兼打猎,颇有"战国遗风"。他们的生死观念仍然相信来世投生,这是秦汉之际的主流生死观。
他们都认为自己是蚩尤后代,相信万物有灵,每一棵大树都是一个祖先的灵魂。
贵州多次去,这是一个独特地形、气侯、民风的神奇之地,在又无风雨又无睛的时候,独坐幽篁,那是我记忆中的驿站。
甲秀楼。贵阳的地标建筑,在整座城市中起重要作用。 历史 悠久的象征,甲秀楼建于明代,历经风雨仍然矗立,它是贵阳 历史 的见证,是贵阳文化发展史上的标志。风水的象征,甲秀楼的建立,连接了贵阳南明河两岸,昔日滔滔江水不再是阻隔,两岸百姓互相来往提供了便利,拉进了你我的距离,促进了民族融合交流。取名“甲秀”,源于“科甲挺秀之意,意蕴丰富,气概不凡。经历明代 历史 的风雨,经历清代朝代的变迁,甲秀楼始终是贵阳百姓的心灵之地,从古到今甲秀楼经历了六次大规模的修葺,心中的地标今天展现出勃勃英姿。南明河水滔滔,汹涌澎湃,但甲秀楼屹然挺立,如巨人保佑着这个年代悠久的城市。南来北往之客,来到贵阳,都要亲自一睹风。当站立楼前,了解了其悠久 历史 ,一种敬意油然而生,对贵阳这座城市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地无三里平,天无三日晴,也许是歌谣,也许是戏谑,当你站在甲秀楼前,贵阳所呈现的是 历史 悠久而丰富,有着深刻的文化底蕴与高尚的人文情操,“甲秀天下”的美名永远引导着贵州人民走向美好的未来。
孙庆国试答:请用2-3个字证明你来过贵州?
仡佬族。
1、居住地:仡佬族集中聚居在贵州省北部的务川和道真两个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和石阡县,其余分别散居在安顺、平坝、普定、关岭、清镇、正安、凤岗、松桃、黔西、六枝、织金、大方等二十多个县市。
2、族源:同古代僚(lǎo)人有关,民族语言为仡佬语,属汉藏语系,没有本民族的文字,通用汉文。仡佬语崇拜祖先, 奉祀竹王、蛮王老祖、山神。
3、语言:仡佬语属汉藏语系。在语音系统上接近苗语,在语音、语法上有个别现象又近壮、侗语。它与苗瑶语族语言和壮侗语族语言都有少量的同源词。
学界的一种观点认为,把仡佬语族看成汉藏语系中一个独立的语族较合适,其名称可以叫僚语族或仡佬语族。仡佬语分四个方言, 习惯上称为"稿方言"、"哈给方言"、"多罗方言"和"阿欧方言"。仡佬语的各方言之间差异较大,并呈现犬牙交错的方言土语分布。一个县往往有几种仡佬语方言并存。在语言使用方面,只有贵州省的平坝县大狗场、安顺市西秀区的湾子寨、黑寨、普定县的新寨、关岭县的麻凹、六枝的居都、大方县普底乡红丰村、云南省麻栗坡县月亮湾和广西隆林各族自治县三冲仡佬族语言较为完整。据调查,当前完全或部分地以仡佬语作为母语的仡佬族最多不超过6000人,大约只占仡佬族总人口的1.1%。绝大多数的仡佬族使用汉语作为主要的交际工具。也有少数成员会讲当地的苗语、布依语等。仡佬族没有本民族的文字,普遍使用汉文 。
3、建筑:房屋的高度喜欢选取尾数为八的尺寸,以中柱为例,取一丈六顶(尺)八,其余依次类推,其实是选取谐音,表达对家庭的美好愿望。房屋的式样有独间、二间、长三间、长五间、两重堂、三重堂、三合院和四合院等。除独间、二间外,其余的房屋都是以位于正中间的一间作中堂,设家龛,专门用于祭祀、会客,一般不铺设楼板。两侧的房屋称为"小二间",通常分隔为前后两间,前面一间作厨房,后面一间作卧室,多有天、地楼板,地楼约高一米,搭梯而上。地楼底下可贮放杂物或者作鸡鸭舍。中间堂屋比两边卧房和厨房要凹进,形成一个厅口。有依山建"吊脚楼"房者,设栏杆走廊,楼上住人,楼下作畜厩。过去多为土木竹结构的草房,新中国成立后,经过土地改革, 社会 经济逐渐发展,农村住房日益改善。20世纪70年代石木结构的房屋盛行一时。20世纪80年代以后,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大都修建砖石结构的瓦房和楼房,在交通方便的地方,钢筋混凝土的多层楼房逐渐兴起。
4、服饰:清代及其以前,服装多为家织麻布染青蓝二色制成,男着无领长衫,抄襟,长至膝下,袖大而短,常束腰带,劳动时撩衣前后一角扎于腰间。
女衣短装,抄襟,缀花边。据史书记载,大约在十九世纪中叶,仡佬族妇女上衣短仅及腰,袖背上绣鳞状花纹,下穿无褶长桶裙,整个裙子分为三段,中段用羊毛织成,染成红色,上下两段多用麻织,一般有青白色条纹,外罩青色无袖长袍,长袍前短后长,均绣有花纹,穿时从头上套下,脚穿钩尖鞋。民国以后,各民族文化交流,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审美观随 社会 发展而逐渐改变,无论男女老少,服饰逐渐与当地的汉族一致。如今,仡佬族的日常服饰日益多样化,个性化,各种式样纷繁。质地从单纯的棉布、涤卡发展为毛料、麻纱、涤丝等,农村的仡佬族群众也是一季多衣,只有在各种节日庆典中才会特意穿戴本民族服饰
5、在饮食上,主食以玉米(山区)、稻米(平坝地区)为主,其次是各种豆类、麦子、荞子及薯类,喜吃酸辣食物和糯米粑粑等。仡佬族副食中,以糯米糍粑为珍贵食品,年节打粑"祭祖",喜庆待客,端阳送亲家,重阳献新送亲友,这一习俗一直保存至今。
咂酒也是仡佬族的特色饮食。制作时以玉米、小麦、小米、高梁为原料,经过煮熟以后,发酵装缸。装缸时,先用两根手指大、约一米长的水竹竿(其中一根用火燎抈弯),除顶端留一竹节外,其余竹节打空,插入缸中后再密封。密封的时间越长,酒味越醇浓。饮用时,将顶端的竹节打空,直竿进空气,弯竿作吸具。无论筵席或平时待客,都按照老幼尊卑依次吸吮。民国《正安县志》稿有"万颗明珠一瓮收,王侯到此也低头。五龙抱住擎天柱,吸尽黄河水倒流"的诗句记载。
油茶的制作也很特别,先用猪油于锅内爆炒青茶, 然后掺水熬煮, 待水微干, 用木瓢搡茶成糊状, 曰"茶羹"。饮时,视饮量及浓淡, 将茶羹用猪油煎炒少许, 掺水煮沸, 再放猪油、油渣、食盐、花椒、熟芝麻、黄豆、花生粉, 即可饮用。其味浓烈喷香, 别具风味。今天道真的油茶已形成系列, 主要有油茶鸡蛋、油茶汤圆、油茶稀饭、油茶面条等。
6、节日:仡佬族人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有"春节"、"清明节"、"祭山节"、"端午节"、"吃新节"、"中秋节"、"重阳节"、"牛王节"、"敬雀节"、"捉虫节"等,其中最隆重的莫过于过春节。春节期间,仡佬族同汉族一样,也要祭祖,全家守岁,同时又有自身的特色。各地的仡佬族除夕须打糯米粑祭祖,各地所供粑的大小数量不一,有的用一个大的,有的在大的上再加三个或四个小的,有的是三叠,各有3、5、7个粑粑。以粑供祖的时间不同,有的供到初一,有的供到初二,有的供到十四。"敬雀节"也称"爱鸟节",石阡县每年五、六月间都要举办。
第一次到贵州的印象用3个字短语来概括山真多!
1998年12月某日我因家事第一次去贵州。哪次我是乘火车去的,火车刚进入贵州地界我从车窗向外看一路山连着山。这里山真多,山奇形怪状形态真美!
后来我从贵阳乘车到兴仁县沿途所见到处是高山,很难找到一处平地。路上我和一位贵州客人开玩笑,你们贵州的山要是能出口该多好。这位贵州人向我介绍起他的故乡的事来。说他那儿要翻山得带上干粮。他们到山那边干农活得几个小时翻山才行。我们这儿虽有些山但比起贵州这儿还真是小巫见大巫。
到了兴仁亲戚家小住了几天感受这儿人情味浓厚。人们热情好客敦朴善良。贵州这里真是山美人更美!
真难,一句话,“地无三尺平,日无三日晴”这是贵州的真实写照。也正是如此造就了大美贵州,多彩贵州。地无三尺平说明喀斯特地貌呈现了贵州的山多姿多彩,山路回转不同天。日无三日晴说明贵州空气中布满了负氧离子,这种气候湿度养人。给我印象最深的是高荡村,我自驾去过那里,村子有一千多年 历史 ,两个姓氏。姓杨的和姓武的,有许多故事,值得一游!
贵州我去过,印象很深刻,如果只用3个字形容,那就是“山”,“绿”,“静”。
贵州的山很多,山连山,山绕山,山盘山,到处都是山,到处都笼罩在青山里。
贵州因为有山,所以到处都是绿,墨绿深绿浅绿,四周都掩映在绿色当中。
贵州处于大山深处,就像世外桃源一样,安静得只能听见鸟鸣。
贵阳的阴雨天气多,穿不了布底的步鞋,第一次去,带了双布底布鞋,连续阴雨,实在穿不了,只能穿皮鞋。布鞋就洗了,因为没有太阳晒,结果半个月才晾干。因为湿度大,必须吃辣椒,否则就闹肚子。但是,我们吃菜先关照厨师少放点辣,厨师知道我们是江苏人就少放辣椒。
当地的小姑娘早上吃面条时,筷子夹着一个青的钻天椒,放火上熏熏,就着面吃得津津有味。我们在旁只有咂嘴,实在不敢效仿。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